【講座主題一、認識台灣森林及物種多樣性】

森林是大地之母,滋養人類生命所需,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台灣的森林覆蓋國土60%,是防洪、保持水土、涵養水源、作為野生動植物棲息的重要場所。

宏華今年邀請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創產國際學院院長-王升陽院長,帶領大眾共同來認識森林看得到和看不到的生態價值,以及其對於物種存續的重要性。

對於森林之保護、保育與利用,期待以永續、務實、開闊的角度,共同來認識林木及其生育環境、保育與人類活動之交互影響。希望社會大眾產生對環境自我覺知、省思,將森林保育概念在生活中傳遞,透過具體行動共同保存台灣美麗的森林,維持其物種多樣性。

【講師介紹】

王升陽 院長

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終身特聘教授兼創產國際學院院長

中央研究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合聘研究員

中華林學會理事

國立中興大學生物科技學士學位學程主任

【講座主題二、永續藍碳救地球】

您知道什麼是「藍碳」嗎?

每年海岸濕地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相當於可抵銷10億桶的原油消耗?

海草的碳吸收速率比陸地森林快2倍?

每1公頃紅樹林可抵銷約726公噸的煤所排放的碳量?

「藍碳」指的是海洋生態系所儲存的碳,尤其是生產力較高的海岸濕地,包括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等,可以從大氣中大量捕捉碳並儲存之。儲存於海岸濕地的碳,因過去長期被忽略,故稱為「被遺忘的碳匯」。

今年宏華邀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兼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終身特聘教授-林幸助教授,帶領大眾認識藍碳,瞭解海岸濕地的重要生態系功能,包括懸浮物質沉積、光合作用及營養循環等「支持」功能;「供給」食物、燃料、替代能源等;「調節」氣候、碳吸存、海岸保護等功能;兼具「文化」觀光遊憩、科學研究、環境教育等功能,這些海岸濕地也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及生物孵育場所,蘊含了許多豐富資源及生命運作機制,讓我們一起來關心影響地球環境變化的一大關鍵「海岸濕地」。

【講師介紹】

林幸助 教授

國立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兼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終身特聘教授

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科學系合聘教授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與政策平臺(IPBES)評估報告,領銜作者

社團法人台灣濕地學會理事長

國際溼地學刊Wetlands副主編

【活動辦法】

•申請單位之機構/團體/公司,50人以上,自備場地即可申請。
•時間建議7-9月
•申請報名表下載填寫完成,郵寄 yuchinghua@gmail.com
•經由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審核通過,主動通知聯繫。
•宏華環境保護與數位未來基金會保留變動活動內容之權利。
•活動聯絡人:華幼青(02)2930-8005、0939-710179

Related Posts

活動訊息

【講座】認識台灣土壤

【講座主題-認識台灣土壤】 土壤是農業發展的根本、是生產食物的基礎、是 Read more…

活動訊息

【免費講座】台灣糧食自主與安全

【講座主題——台灣糧食自主與安全】 俄烏戰火持續,加上新冠肺炎疫情未歇 Read more…

活動訊息

【免費講座】數位安全的現在與未來

【講座主題——數位安全的現在與未來】 面對5G的推出和元宇宙時代的來臨 Read more…